字級:
小字級
中字級
大字級

《火宅清涼》

傳統佛教梵唄與現代佛教音樂的異同

依據傳統佛教的觀點來看,現代音樂家們所整理出來的佛教音樂或創新的所謂梵樂,可說不是正確的梵唄。因為向來的中國佛教梵唄,很少見到吹管樂器,至少在近代的佛教寺院所用的梵唄,例如對於讚、偈、咒、頌,以及駢體文的唱念,分為梵唄、梵腔、律腔、書腔,唯有使用鐘、鼓、大磬、木魚、引磬、鐺、鉿等打擊樂器伴奏。像智化寺的「京音樂」,原本出自宮廷,所以用了吹管樂器。我在日本的佛教寺院以及神道教的神宮,所見到的所謂「雅樂」倒跟「京音樂」頗為類似,他們使用的主要樂器就是笙和管。而我少年時代在江蘇省所見的花式佛事,又叫作鬧場法事,所用的樂器則包括吹管樂器的笛、簫、大小嗩吶、海螺,弦樂器的三弦、琵琶、大胡、二胡,打擊樂器則有鐘、鼓、鈴、鐃、鈸、鑼、銅鼓等,可以說把所有的樂器都用上,但這不是正統佛寺內的梵唄需要的法器。在慧皎《高僧傳》的〈唱導篇〉及道宣《續高僧傳》的〈雜科聲律篇〉中認為佛教音樂的功能和目的,是在「宣唱法理、開導眾心」;「集眾行香,取其靜攝專仰也」。主張以安靜、悠遠、肅穆、平和為尚,而反對「淫音婉孌、嬌弄頗繁」。法器的伴奏,主要是為達到清澈靜穆的效果,所以只用簡單的打擊樂器而不用管弦樂器。就是在儒家的觀念中,管弦也是擾亂人心的東西,例如陶淵明的〈五柳先生傳〉中說到,「無絲竹之亂耳」,所謂「絲竹」就是指弦及管的樂器。而畢竟晚近的佛教音樂,特別的流為民間性和世俗性之後,不是失去了梵樂的莊嚴、肅穆和清靜,便是迎合著士大夫階級的口味而成為宮廷形式的所謂「京音樂」。然於大同的雲岡第十二窟,確有伎樂天眾以十四種樂器演奏的石雕,其中即有弦、管、打擊等三大類。至於寺院的僧侶奏樂,乃為戒律所禁。

根據大陸學者田青的研究,自明清以降,佛教音樂分成兩流︰一是脫離宗教儀軌的世俗性音樂,如「智化寺京音樂」及「潮汕廟堂音樂」;二是直接為民眾生活服務的宗教性民間音樂,如山西的八大套及西安鼓樂中的僧派。田先生尚未提及像我少年時代所見的佛事或法事中所用樂器之龐雜,那是娛樂性的成分超過宗教性的虔敬,只能夠讓人感覺到熱鬧而無法引起人的信心,實際上已把佛事降格為酬神性的演奏了。

關於研究佛教音樂,臺灣的藍吉富教授也非常熱心地告訴我︰如果不趁著現在老僧們尚健在人世而能夠演唱的今天,趕快訪問、錄製、研究、推廣,像這麼豐富的佛教音樂遺產,眼看著就會在我們這代的手上失傳。

這的確是一樁事實。幸好今天還有些音樂界的人士,注意到了搶救這筆文化遺產的重要性。例如這次我在中國大陸訪問時,從蘭州到敦煌的飛機上,也遇到了一位民族音樂學博士曹本治教授,他現在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音樂資料館館長,也是世界傳統音樂學會的理事。他正在進行道教音樂的收集和研究。下一步很快的就著手中國佛教音樂的收集和研究。他到敦煌的目的也是為了佛教音樂資料的收集。由此可見世界上關心佛教音樂的人士還有幾位,值得安慰。


《火宅清涼》法鼓全集2005網路版 (第6輯第5冊, 頁41~43)

TOP